0593-3309388

logo2.png

logo1.png

logo3.png

中文
企业动态 活动资讯 行业资讯 景区公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旅游报》聚焦白水洋景区:提升幸福感 游玩更尽兴
2025-07-23
3
编者按7月22日,《中国旅游报》聚焦白水洋景区,报道了其独特魅力与发展成果,白水洋凭借 “天然水上乐园”—— 平坦岩石河床,吸引亲子游、避暑游人群,今年夏季,趣味龙舟、水球大战等活动热闹非凡,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景区。为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给游客呈上更优质的游览体验,市旅发集团开展2025年 “文旅品质提升年”行动部署,白水洋·鸳鸯溪景区“金钱路”“景观小品”“鸳鸯溪洞梯”等多个提升项目顺利完工,为景区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大幅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暑期旅游旺季到来,亲子游、毕业游、避暑游热度攀升,老人、儿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特定群体的便捷入园需求凸显。今年以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多部门,聚焦痛点,创新推出“旅游景区入园便利”服务模式,推动景区实现特定优待人群简化购票入园流程,同时,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上新多项优惠措施,游客享受到了“清新福建”更多的美好体验。白水洋·鸳鸯溪 游客购票现场 流程再造 入园更便捷“我是一名园艺爱好者,暑假想去厦门园林植物园。在网上订票直接享受5折优惠,现场刷身份证就可以入园,不用再查学生证,太省事了。”来自江苏的大学生何明对便捷入园体验赞不绝口。何明感受到的变化,源自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针对特定人群入园存在的证件核验繁琐、排队时间长等问题,牵头实施的“旅游景区入园便利”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场景建设,其核心是“免证购票、免证入园”服务。5月1日起,“旅游景区入园便利”项目已在福建省12家13处5A级旅游景区正式上线。游客通过“景旅纵横”小程序或景区官方平台在线认证身份后,即可线上购买优待票种,线下刷脸或身份证直接入园。推动公共数据的互联互通是该项目的重点、难点。“目前已打通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人社厅、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省残联以及学信网等数据链。”作为该项目的运营方,景区交易数据要素化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苏万生告诉中国旅游报社记者,“我们创新应用文旅行业首个身份动态码技术,具备防录屏、防截图功能,一部手机即可聚合门票、实名、身份信息,打通‘购票—核销’全流程堵点,支持特定人群票务线上化、入园免证化,减少频繁亮证,有效防止纸质票倒卖,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目前,特定人群在线认证踊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特定人群在“景旅纵横”小程序实名认证已超10万人,福建省参与试点的5A级旅游景区已接待免证购票、入园的特定优待人群超3万人次。下一步,该项目将在福建省其他景区进行推广,为特定人群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旅游景区入园便利’项目落地以来,给景区带来多重利好:一是入园效率显著提升,特定人群省去排队核验环节;二是游客体验大幅改善,解决老年、残障人群忘带证件或携带不便的困扰;三是管理效能优化,降低人工核验压力,系统自动核验更精准,后台数据实时统计便于客流管理。”试点景区之一的厦门园林植物园票务经理林香香说,项目自5月启动以来,园区已接待通过认证的特定人群超千人次,涵盖学生、残疾人、本市离退休人员及本省退役军人等。“我们联动多部门推动此项目,旨在通过数据串联,为老年人、儿童、学生、残疾人、教师、医护人员、退役军人等特定人群提供便捷服务,提升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幸福感,助力福建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宇说。白水洋·鸳鸯溪 趣味龙舟体验场景多元 游玩更尽兴近日,在福建省宁德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的浅水广场上,不时传来游客尽情戏水的朗朗笑声。据了解,白水洋拥有平坦的岩石河床,水清石洁,水深没踝,非常适合亲子游玩。“今年夏季,景区推出了趣味龙舟、水球大战、水上鸳鸯板、水上拔河等趣味运动,吸引了省内外游客争相前来体验。”屏南圣阳鸳鸯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常孔说。便利入园是基础,提升游玩体验是核心。福建各地景区结合优待政策,深挖资源特色,积极打造丰富多元场景,让特定人群游玩更尽兴。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大宴水榭”沉浸小剧场演出、“坊跃盛夏·巷涌霓裳”快闪表演、《寻梦闽都》沉浸演出等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众多游客深度品味闽都文化。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颖介绍,三坊七巷上线了景区官方平台小程序,集成景点百科、智慧导览、AI伴游、票务预订、线路定制等功能,实现“一码聚合消费”,形成“服务—导览—消费—传播”数字化闭环,不断丰富游客科技逛坊巷新体验。“为了让更多的人畅游‘清新福建’,这个夏天将开展3600多场活动,创新打造六大文旅场景,包括沉浸演艺互动、滨海亲水消暑、星光燃情演出、乡音传唱村游、激情赛事运动、薪火峥嵘红色等场景,以多元业态激活消费潜能,打造文旅消费新矩阵。”林宇说。“今年暑期,三明推出了研学潮玩、亲子趣游等主题旅游产品,为游客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之旅。”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永生介绍,三明还推出了沙县小吃DIY、清流豆腐皮制作、泰宁棕编技艺体验等39个体验项目,组织对话非遗传承人,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不一样的三明。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景旅纵横”小程序还推出“AI旅游助手”,除提供入园、购票、认证服务外,还可查询文旅资讯及精准天气预报。苏万生透露,下一步还将推出AI旅拍、AR逛景区等新功能,不断丰富游客游览体验。白水洋·鸳鸯溪 泼水狂欢优惠叠加 福利更实在便捷与好玩之外,实实在在的优惠让利是吸引特定优待群体的关键。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各地各景区纷纷推出惠民措施,将八闽山水之“秀”化为惠民之“实”,邀约游客畅游锦绣山河,尽享美好旅程。7月2日,武夷山市发布“清凉武夷,畅享夏日”2025年暑期文旅产品计划,推出一系列重磅优惠措施。据武夷山市副市长邱敏介绍,今年暑假,武夷山主景区面向所有游客实行免门票措施。针对学生群体的具体优惠包括,中高考生可享主景区观光车10元/人、《月映武夷》免费观演;大学生可享《印象大红袍》《月映武夷》观演5折、住宿优惠等。为了做热暑期研学市场,福州举办“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并精心准备了多重好礼:安排200余万元向高校学子提供专线游览服务,并免费发放一批A级旅游景区门票及闽江游、内河游项目船票,欢迎广大学子到福州激情一夏、放松一夏。“暑假期间,65周岁及以上老人畅游景区可享免门票、乘坐景区交通车半价优惠;残疾人、退役军人可免门票入园;在校大学生可享门票半价优惠。”林香香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太姥山景区针对教师、学生等特定人群推出免门票优惠。”福鼎市太姥山旅游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秦介绍,同时,景区还推出外骨骼机器人服务,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提供福利,助力其轻松登山览景。为更大范围惠及众多游客,6月27日,“清新福建”文旅惠民卡正式上线。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钟军说,此次惠民卡首期整合全省130多家优质文旅资源,包括武夷山、福建土楼、大金湖等,可享受超万元价值总权益。原标题:《福建创新推出“旅游景区入园便利”服务模式、众多场景及多项优惠——提升幸福感 游玩更尽兴》来源:中国旅游报
了解详情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12-05
247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月4日电(记者周永穗 朱雨博)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章来源:新华社
了解详情
屏南:柿子“红”出圈之后
2024-11-01
248
10月23日,霜降节气悄然而至,秋风更添凉意。作为金秋的最后一个节气,柿子成熟是这场丰饶大剧的压轴之曲。四坪村游客赏柿 吴圣锦 摄柿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柿饼和柿核,进一步印证了早在汉代,中国就有柿树的栽培。柿子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南北朝时期人们逐渐掌握了柿子的脱涩方法,柿子开始走进寻常人家,并备受宠爱。因其火红、丰厚、圆硕的外形,以及与“事”谐音,柿子被赋予了“诸事皆宜”“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等诸多吉祥寓意,深受大家喜爱。喜“柿”成群美如画的四坪村 吴圣锦 摄金秋时节,屏南县龙潭文创片区内,黄墙黛瓦、小桥流水、绵延廊桥之间,一树树柿子喜获丰收。柿红似火,漫染山野,照亮了乡村的秋意浓情。火红的柿子,带火了屏南乡村秋季旅游。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福建“最美赏秋打卡地”,精心挑选九市一区共20处赏秋胜地,屏南县龙潭文创片区位列其中。一批又一批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奔赴这个如“柿”外桃源般的地方,寻觅秋韵之美。屏南县龙潭文创片区涵盖龙潭村、四坪村、三峰村、墘头村等四个行政村及若干自然村,这里除了柿子,还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光。近年来,龙潭文创片区巧妙借助“柿”机,大力推动乡村休闲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串联各村特色旅游资源,集中力量连片打造,乡村游持续火爆,共吸引200多名新村民入驻。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游创收近2亿元,片区各村集体经济平均突破4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除了是乡村旅游的“金名片”,柿子对很多农户来说,更是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在福安市梧溪村,柿农趁着晴好天气,加紧采摘加工柿子。门前空地、农家屋顶……一颗颗削过皮的柿子上架晾晒,为美丽的村庄披上一层“黄金甲”。经过捂霜、包装等十几道工序,这些柿饼将销往全国各地。“甜蜜”产业带来更多“甜蜜”生活。古田县利洋村的柿林里,几位游客踩着梯子,举着摘果剪或长杆网兜收获柿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将网兜伸向熟透的柿子,轻轻一兜,那圆润的柿子便稳稳地落在网中。有的游客初次尝试,动作略显笨拙,但那份对采摘的新奇与兴奋却溢于言表。柿子采摘季,村里精心策划推出利洋“柿”集、祈福打卡、华服体验、采摘体验、柿子文创零售等农文旅融合体验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大批村民因此受益。闽东大地,柿韵悠长,“甜蜜”产业正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了解详情
2024年国庆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2024-10-08
261
2024年国庆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群众出游意愿高涨,文旅消费热力十足。“跟着演出去旅行”有力激发消费新动能。据测算,假日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4.43万场次,同比增长14.5%;票房收入22.09亿元,同比增长25.9%;观众1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商圈街区节日氛围浓郁,成为消费新亮点。假日期间,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每夜较2023年增长25.4%。受益于签证和通关政策优化、免签国家范围扩大、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入境旅游持续升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国潮非遗出彩出圈。文博场馆持续火爆,多地开展延时服务,推出夜游项目。多地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推出川剧变脸、秦腔、皮影戏、古彩戏法、国风舞蹈、国风音乐等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全国举办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近3900场,逛非遗集市、看非遗演出、品非遗味道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假期新选择。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国庆节假期,爱国氛围叠加出游热情,参观红色主题展览、游览红色景区、探寻红色遗迹成为广大游客庆祝祖国华诞的热门方式。各地围绕庆祝农民丰收、欢度国庆等主题开展1000余项“乡村创意生活季”系列活动,带动乡村旅游订单大幅增长。各地加大保障力度,增加值守力量、采取分流措施,提升旅游高峰期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努力让游客游得放心、安心、舒心。多地政府机关“敞开门,迎游人”,开放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停车场,缓解节假日就餐和停车压力,广受游客好评。文章摘自: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
了解详情

COPYRIGHT ©2024 YYX.COM.CN  屏南圣阳鸳鸯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屏南县国宝路223号白水洋旅游集团办公大楼 

游客服务热线:0593-3309388

备案号:闽ICP备11012689号-1

官方微信购票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