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双溪古镇】

时间:2015-04-23 15:42  作者:白水洋旅游网    

 

 

 屏南县双溪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地处屏南县东北部,距城关18公里。古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双溪古镇作为屏南旧县城所在地,虽为弹丸小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镇明清房屋多为土墙黑瓦两至三层结构,虽没有徽州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木雕、石雕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许多屋内楹联出自名家之手,富含哲理。石板街巷铺设技术精湛,街巷空间尺度造宜,建筑有进有退。

  双溪又名紫城,因南北两溪绕村交汇后西流而得名。古镇面对文峰,背靠三台,玉柱崎于左,长老踞于右。四周群峰环抱,形成一个海拔820米的山间小盆地。双溪原是屏南旧县治,现为镇所在地,人口8000多。设治时间自清雍正13年(1734年)至公元1950年计215年。双溪古村的人文历史可上溯自唐末,自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3年)陆氏始祖到此肇基至今已1093年,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

双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镇内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巷、古文物保存较好,民风古朴,是难得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双溪古镇游”可概括“一塔一湖一长老,两寺两庙两廊桥,三祠五宅廿七巷,舞龙迎神闹元宵。”这一塔指的是瑞光塔,它是屏南现有唯一的塔式建筑;一湖指鸳鸯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五大景区之一;一长老指石长老(又名罗汉石)景区;两寺是建于宋代的灵岩寺和北岩寺,两庙指文庙和城隍庙,两廊桥指迎恩桥和劝农桥;三祠指陆氏、薛氏、张氏三宗祠,五宅指张宅、宋宅、周宅、陆宅、薛宅等古民居群,廿七巷指镇内诸街巷。同时又可将双溪古镇分为古镇游览区;北岩寺游览区;瑞光塔和鸳鸯湖游览区;石长老游览区。

 

主要古建

 

1、【文庙】

 

  文庙大成殿
 

 

文庙又称孔庙、文宣王庙、学宫、圣人庙。这里既是祭祀孔子和“四配”(颜渊、子思、曾参、孟軻),“十二哲”(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张)和“七十二贤人”的场所,又是当时的书院,学宫、考庠。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文庙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知县沈钟倡建,此后经历了十多次的重修,扩建,渐渐形成布局严整,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县级文庙。

 

 

 

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建于为文庙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三楹两庑,重檐翘角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古朴,内塑孔子像,上方悬乾隆元年御书的“与天地参”匾额,并绘从祀诸贤于两庑。殿前为露台,台周环护以石拦杆,正前方与左右均有台阶,前方正中设雕刻精致的丹墀。台 前为卵石铺砌的天井,天井前方为棂星门。前为泮池。呈月形,砌石成图案,中驾以石桥,池中种莲花,希冀莲开并蒂,得中状元之瑞。池前为戟门,上悬“匾额。戟门前建“兴贤”、“育才”二石坊,坊前正中镌“高山仰止”,左曰“金声玉振”,右曰“江汉秋阳”;坊后正中曰:“仰之弥高”,左曰“道冠古今”,右曰 “德配天地”,均道光十七年训导凌翰所书。棂星门右建名宦祠,祀沈钟与凌翰,右建乡贤祠,祀张疆与章润。两庑前为碑廊,立乾隆至道光间所泐碑。大成殿后建崇圣祠、明伦堂、训导署、奎光阁、尊经阁;并建祭器库、乐器库、省牲所、更衣亭、学仓、神厨等附属建筑。文庙周环红墙,正面有凌翰楷书“万仞官墙”四字。这番景致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文庙。“文化大革命”中破坏较严重。目前正在修复。

 

 

 文庙内的装饰

 

2、【城隍庙】

 

 

 

城隍庙座落于双溪东隅、紫山之麓。该庙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古田县知县朱岳楷始建正殿、清乾隆元年(1736年),屏邑首任县令沈钟依后山之势,凿石平地,并认捐俸银力倡之,数月续建寝殿。至今已有270年历史。后人又乾隆43年、嘉庆5年义捐重修。道光2年、9年又建后殿。及光绪、宣统年间多次续修,形成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前后依次为门墙、东西辕门、门楼、前天井、廊庑、戏台、中天井、月台、钟鼓楼、正殿、后天井、后殿”。是典型的明清宫殿式建筑。城隍庙是双溪曾经作为古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城隍庙
 

城隍庙戏台是庙内保存最好的木构建筑。戏台上的藻井由斗栱层层迭架,形成罗旋状穹隆顶。藻井四角绘“琴、棋、书、画”图案,两侧梁上 以楷书记载着建庙总理、董事姓名,台前的悬钟雕刻“八仙”图案,2001年夏,经省考古队专家一行实地考察,认定该戏台建筑古朴、设计精巧,为目前闽东乃至全省保护较好的少数古木构古戏台之一。具有建筑考古价值和与文物价值。

 

 3、【古街巷】

 

   
  

  古镇古代商业中心街中山路、后街。这里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是闽东北地区货物交流中转站之一。当时双溪是政(和)、宁(德)、建(瓯)、周(宁)四县(区)边界地区最繁华市镇。人口已逾五千多人,且有官道上通四府,下连省垣,东通福安、宁德,西达建瓯、政和等地。城内货栈连立、商贾云集,有各种百年老字号数十家。现如令虽然风光不在,但我们仍能从这成排的古商铺中看出当年“百载老号数十铺,千年古镇几繁华”来。

 

 

 
现在双溪保存得最完整的老街只有一百多米长,处在镇中心,在街口盖着一座拱形门洞,上面写着“旧城风貌”四个大字。这是一条商业古街。从屏南在双溪立县开始,当地的商业就相当发达,而且此地是连接闽东闽北的要道,是四里八乡货物的集散地。所以临街都是店面。街道五六米宽,两旁大多是单间单层或双层的木质房,间或有几座土房,高高矮矮,连成一片无声的韵律。门板的背后是木质店柜,这木质店柜是稀罕之物了,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 

 

 

 

 

 
  据《屏南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分古田县北乡设置屏南县,县衙在双溪,隶属福州府、闽海道,直到1950年才把县政府搬到现在所在地。由于这一段历史,所以双溪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的古民居。

 

 4、【宋宅】

 

 

  宋宅位于屏南旧县治双溪镇东,有一座主落和两座附落,门口巷道两端设“护砂门”,布局严谨。由清道光丙午科举人宋贞芳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土木建筑,有一座主落和两座附落,门口巷道两端设“护砂门”,布局严谨,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

 

 

宋宅主落为二进三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附落格局、构架与主落一样,只是面 积略小,雕饰较少。主落位于正中,大门为砖、木、石结构。门当石制,上 雕“狮子戏球”,门楣上方有木雕户对。户对下方为对 联:“赋梅丞相府,咏杏状元家”。大门板中部有铜制门环。大门内有一照壁(中门),中门槅扇为拼镶槅心,上下绦环板均为深浮雕。中门内为石板铺砌的前天井,天井两旁为二层廊庑,其厢房门窗槅扇均为木雕饰,底层厢房门窗槅扇槅心拼镶,中嵌“福、禄、寿、喜”,上绦环板为花型漏雕,下绦环板为深浮雕,其图案内容有“羲之易鹅”、“懿公封鹤”、“杜康造酒”、“陆羽烹茗”、“尉迟从军”、“王冕牧牛”等历史题材。正厅以三合土铺地,正中太师壁下方摆一精美几桌,馏金深浮雕饰,内容为“钟馗嫁妹”、“木兰从军”。太师壁两侧后方的屏风槅心为浅浮雕,左侧为升腾图,右侧为风雅图案。两边厢房的门窗槅扇均为拼镶格心,上绦环板为花型透雕,下绦环板为深浮雕,内容为“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八幅木雕图案,每幅木雕均有历史典故,如“渔”用“周文王渭水访贤”之典故;“樵”用“武吉卖茶”之典故;“琴”用“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典故;“棋”用“南山求寿”之典故;“画”用“画龙点睛”之典故。由于宋宅建于晚清,当时的木雕艺术已发展至较高水平,雕镂手法由平面浅浮雕向深浮雕和透雕转变,雕刻工艺由简单向细腻、繁复发展。在构图上更注重变化和透视效果,人物造型表情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宋宅的木雕艺术较之清初古民居的木雕有了质的飞跃。

 

 

 《乡魁》匾及宋宅精美木雕

宋宅的大门上方是悬挂着一块《乡魁》匾,从匾文可以看出,宋家可谓人才辈出,第一代即建宅人宋贞芳为清道光丙午科(1846年)举人;第二代为同治癸酉科(1874年)岁进士宋肇祥;第三代为光绪戊子科(1888年)附贡元宋谦材和光绪辛丑科(1901年)附贡元宋谦承。可谓是“耕桑读律、科名继世”之家。

  

 

5、【周  宅】   

建于清未, 三栋两进相连相通,是双溪民宅中建筑规模较大的一座古民居,也是屏南为数不多的三落大厝之一。周宅原是双溪“六合春”茶庄。创办于清未民初,经营者周绍堃先生,系当时屏南商界巨子。该茶庄为我县近代制茶始祖,其屋宇宽畅、设计科学、建筑精巧,其茶制品以规范茶箱压装,经福安赛岐口岸销往东南亚一带。

 

 

 双溪镇的古民居
 

    位于屏南县双溪镇中心的周宅,有一座主落和两座边落。其主落前方有照墙,院门斜向左侧开放。主落与左右附落均为土木建筑,两层二进三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占地总面积为900多平方米。

主落大门位于中轴线上,大门石门框上阴刻对联为“宗风承汝水,家学溯濂溪”。进大门后为中门,中门后是一石板铺砌的天井,天井两旁为两层廊庑。从天井正中的石板路往内,就是该民居的中心——正厅。正厅高大宽敞、气派堂皇,而且地板很有特色,地面全部以杉木板铺就。厅堂正中的太师壁下方摆着一张几桌,其木雕工艺非常精美,图案内容为“渭水访贤”等历史典故,图案人物均加以镏金。太师壁两侧的正柱上悬挂金字板联:“为官心存君国,读书志在圣贤”。其后方的左右屏风均为拼镶槅扇装饰,槅心为古代漆画。屏风后的后天井,廊庑及后厅宽敞明亮,结构合理。

右边的一座边落,其格局为歪门正厅,大门位于中轴左侧。大门对联为“阳羡忠贞裔,濂溪道学门”。进门后是一道槅扇装饰的照壁,往内是两层廊庑,有边门与主落相通。天井外仍虚设一道中门,也是槅扇装饰,其上方有一横楼,楼窗槅扇雕饰精美,从横楼往左为梳妆楼。与主落不同的是,主落为明厅厝,这座边落为楼厅厝,因此,从梳妆楼顺二层廊庑的走廊往内,即达楼上正厅。正厅前方设楼窗与美人靠。据说,这里是当年周宅女眷们的生活起居场所。与主落相同的是其底层厅堂的地面也以杉木板铺设。这对降低室内湿度有好处。这两座宅院的木雕饰比较精美,尤其是悬钟、梁托、枋托等廊檐雕饰,更有特色。有的像一只悬挂在廊檐下的精美花篮,有的象一朵倒吊的莲花,其工艺精细,造型别致,很有特色。

周宅的左边落与主落和右边落格局上基本一致,只是面积较小,装饰较少,门面朴素无华,据说是供收租、屯粮和仆人居住之所,有边门与主落相通。三座宅院珠联璧合,是屏南规模较大的三落大厝之一。

 

 

 双溪镇古民居
 

6、【双溪盖屏户】   位于屏南旧县治双溪镇东的盖屏户,由三座呈“品”字排列的宅院组成。主落坐北朝南,大门石制,石门框上阴刻“圣恩天广大,文治日精华”。房屋为二进五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其后开设左右两个后门分别进入后面的两座宅院。是屏南为数不多的深宅大院之一,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

 

 

 古民居局部
 
 

盖屏户由赤岩富绅张日煌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于当时的张家年收租四千担,在县衙纳税薄上名列第一,故人称“盖屏户”,即屏南纳税首户之意。据说每位新到任的知县都要到张家拜访。作为屏南首富,宅院建筑自然要气派堂皇,正厅高大宽敞,雕梁画栋,正中太师壁上悬金字匾额、下摆精美几桌,所有对联均为金字板联。正中柱联为:“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两旁对联从内到外别为:“遡九世同居百忍家声标两字,仰千年积学二京赋手配三都”;“五龙鳞甲动风云谏草批鳞直节久传台阁,六翮羽毛新景象文星振羽奇花夙燦砚池”;“赤帜树云坛祥发赤岩引得松心皆摅赤,青钱标玉案光分青嶂射来云路尽拖青”;“理学旧传家东西铭千秋著美,文章今冠世燕许笔一代齐名”。两旁各有两行厢房,其布局非常巧妙,有暗门,房间可分可合,四通八达。厢房门窗槅扇均为拼镶槅心,中嵌人物花鸟图案。上方绦环板为“五福捧寿”和草龙图案,下方绦环板为浅浮雕,内容为“春、夏、秋、冬”、“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和“耕读传家”、“如鱼得水”、“松鹤延年”、“竹鹿呈祥”、“喜上眉梢”等题材。正厅灯梁两端,嵌“金狮戏球”浮雕镏金梁托。厅前栱廊下的枋托为人物和瑞兽组雕,其木雕艺术风格较为粗犷、古朴。图案均上漆镏金,显得金碧辉煌。

屏户的天井特别宽大,地面及周边均用宽大石板铺砌,其中一条石板宽80厘米,长达6米,据说当时由近百人从山上抬来。天井两侧各建两行石凳式花架,上摆盆景花卉,使庭院显得更加幽雅,并与富丽堂皇的厢房雕饰相映成趣,让人在这深宅大院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气息。

张家自肇基双溪后,家业不断扩大,人丁日益繁盛,偌大的盖屏户也容纳不下发展的家族人口,至清嘉庆年(1796-1819年),又同时扩建了三座宅院,使盖屏户面积扩大一倍多,成为当时屏南县城中规模最大的院落。

在主落的左侧,是一座两进三开间的边落。大门外石板铺路,门墙上有泥塑彩绘墙饰。

 

 

 藻井的“天顶画”和民居的窗饰

 

7、 【陆  宅】   这座古民居由陆品彝(我县名老中医)、陆品圭(画家、屏南二中创始人之一)创建,门框为青石打造,上阴刻“圣恩天广大,文治日精华”,其石门当雕刻精美。建筑特点是夯土墙围护,房屋为两进两厅,三开间穿斗式构架的土木结构民居。中门槅扇木雕精美,正厅宽敞,两厢门窗槅扇木雕相对粗犷,灯梁梁托精美,天井石制花架。

 

8、【陆氏宗祠】   

 

 

 双溪镇的宗祠
 

为陆氏八世祖修建,后经历代修葺扩建,以成现今规模。陆氏宗祠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建筑精巧、装饰古朴,是屏南最具明清风格的建筑之一。该祠入选《福州十邑名祠大观》。现为县级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9、【薛氏宗祠】   双溪薛氏迁入是明代中后期,薛氏家族注重耕读传家,可谓人才辈出,受乾隆嘉奖的文威将军、台湾守备薛文潮,以及近代学者薛贻源,屏南首位博士薛承健,外交家、大使薛谋洪都是双溪薛氏一代俊才。薛氏宗祠建筑精巧,内植奇花异草,尤其是庭中洛阳牡丹系薛文潮所种,有近300年历史。

 

10、【灵岩寺】   在北岩寺上,位于双溪去往福安、周宁古官道边。该寺建于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是一座千年古刹。

 

11、【蟠龙墓】   蟠龙墓为宋代古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建造于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为双溪陆氏八世祖陆亨与夫人苏氏的合葬墓。建筑座东朝西,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苍龙盘于山腰上,所以称蟠龙墓。该墓建筑造形与本地其他墓葬截然不同,而与北方的墓葬相似,墓周随山势用块石砌就,正中壁上嵌一石碑,碑文为近千字的墓志铭。有主墓道和支墓道,墓道上方铺以石板并以卵石和精雕条石砌成手饰盒状,墓坪宽11米。深10米。古墓是研究屏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

 

12、【劝农桥】   位于北岩寺前的劝农桥系石拱廊桥,桥以块石拱砌,上架廊屋,屋中间有一匾额书“劝农桥”三字。旧时每年春季知县率官员到此例行劝耕。首任知县沈钟有诗云:“载酒春山自劝耕,官亭杂沓共欢迎。溪回树绕青旗转,风定花随翠盖轻,已荷恩纶蠲宿赋,史占丰穰报秋成,太平乐事原多众,野老人跨长吏清”。

 

 

 

13、【迎恩桥】   旧名南安桥,为石拱廊桥。

乾隆二年四月重修,知县沈钟以落成之日,适有朝庭恩诏到来,故更名迎恩南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知县江若干重建此桥时,题额“南安桥”于桥中央。此桥所处为双溪八景之“南桥春霁”。